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数据 > > 内容页

快消息!和龙:“党建+”推动乡村五大振兴取得新突破

新闻来源:吉林日报—大吉网 更新时间:2023-05-25 08:10:26


(资料图)

吉林日报讯(记者杨佳琪)近年来,和龙市大力弘扬老区精神,主动融入我省“一主六双”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大局,以“党建+”为引领,统筹推进产业发展、人才聚集、文化繁荣、生态宜居、组织增强,率先实现示范区乡村五大振兴新突破。

“党建+产业”彰显“硬实力”。在示范区打造金达莱、上南、清湖、福洞4个“中心村”党委,联建周边23个行政村,发展民俗旅游、桑黄种植、肉牛养殖等产业。积极探索“党支部+企业”联建共建模式,依托上南“中心村”党委,全力建设八家子桑黄小镇,建设标准化桑黄种植大棚201座,种植桑黄菌椴92.32万椴,桑黄摆放总计235.08万椴,占国内总量的60%。创办延边龙合牧业有限公司,创新开拓出一条有效实现农牧循环发展的振兴之路,预计年产值达310万元。带动灵芝、林下参等林特产品加工产业发展,有效延伸产业链条,提升产品附加值,和龙林下参芝抚育系统入选第六批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录。示范区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2556万元,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83元。

“党建+人才”激活“内动力”。深化“四个一批”举措,以村“两委”换届选举为契机,350余名致富能手、退役军人、返乡创业人员等人群进入示范区各村“两委”班子。与州农科院、吉林大学、北京中医药大学等达成全产业链研发合作。定向培养 2名智慧农业、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,26名农村基层实用人才获免费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。招聘基层治理专干18人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人,全面服务示范区五大振兴各项事业。探索推行“三库三平台”模式,将识才、留才、引才与日常活动相结合。

“党建+文化”绽放“生命力”。建设村史馆,全面展示和龙市及光东村在基层组织建设、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绩,接待中央祝贺团等各级领导50余次。充分利用青山里战迹地、渔浪村抗日根据地等特色鲜明的红色资源,建设贯通“平岗平原”稻田农家、金达莱民俗村、“桑黄小镇”、边境沿线的全域旅游和干部教育示范带。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,建成文化广场4928平方米、文化活动室56间、图书4.6万册,大力开展歌咏比赛、戏曲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。积极参加延边州“文明镇村”评选,选出“干净人家”293户,涌现出“和龙好人”30名。

“党建+生态”提升“续航力”。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示范区齐头并进,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,着力打造生态洁净、环境优美的示范区新农村。和龙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3793.37万元,实施14个基础设施项目,保障示范区内“水清、路平、灯明、村美”。投入1.75亿元建设头道镇、西城镇、八家子镇污水处理设施4座,铺设管网134.6延长千米,9个行政村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。加强植树造绿,栽种树木1.7万余棵,花卉8万余延长米,持续改善村容村貌。开展“四清”整治专项行动,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式大扫除,累计出动车辆1000余台,清理村屯垃圾951吨,集中整治卫生乱象144处。

“党建+组织”凝聚“向心力”。5名市委常委牵头包示范区镇,32名市级领导“全覆盖”包示范区各村,形成“一级带着一级干、一级做给一级看”的良好示范。11名副科级干部通过换届选举到村任职,有效解决了部分村带头人队伍缺少“主心骨”问题。创新开展三级书记对镇、对村、对户“画像”,提升示范区内乡村治理建设能力。纳入监测对象102户164人,47户77人消除风险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模范作用,制定“爱心超市”等奖惩制度,引领村庄文化、村民文化导向,有效带动村民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新科技版权所有 关于我们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